国务院推出6条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资金列入地方预算
临时救助资金列入地方预算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加大进一步简政放权力度
会议确定,在继续实施好现有小微企业支持政策的同时,重点推出以下新政策:一是加大进一步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小微企业降门槛、除障碍。
二是加大税收支持。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从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将月销售额2-3万元的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对小微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进口自用且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征关税。
三是加大融资支持。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小微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五是加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支持,鼓励地方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将小微企业纳入支持范围。
六是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方便企业获得政策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更有效服务。
临时救助实行地方负责制
会议决定,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做到兜底线、救急难,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缺项”。临时救助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救助资金列入地方预算,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 现场
李克强:创业“火种”要越烧越旺
一周前的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倡导:“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一周后的17日上午,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
要让企业“生出来”“活得好”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汇报中介绍,今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新设立企业数量大幅增长,3月至8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659.59万户,其中企业192.7万户,同比增长61%。
李克强说,“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七八月份以来增速放缓,但就业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
他说,“这里既有服务业增长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改革激发了大众的创业激情。”
李克强说,政府近一段时期通过一系列降低准入门槛等改革举措,让更多创业者进入市场竞争的赛场。如果这些创业者们进来后却发现走不动、活不好,不仅会让这些创业者本人失望,还会大大影响后来者的创业热情。
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欧洲、日本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竞争相对激烈,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
“小微企业生生死死是正常现象,但我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活得更长一些,让后续的创业大军能源源不断进来,”总理说,“我们引燃了创业‘火种’,要使它越烧越旺。不仅要让企业‘生出来’,还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得好’!”
不能觉得什么都要“管起来”
今年7月,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曾邀请10家新注册小微企业座谈。一位创业者告诉总理,他与两位同学注册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很快拿到了营业执照,但许可证却迟迟办不下来。“公司成立了几个月,还是没有资质,只能给其他公司做咨询服务,没法接更大的项目。”
17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重提此事说,目前通过工商登记“先照后证”的改革,创业者领取营业执照已经非常方便,但各类“许可证”仍然存在障碍和门槛。他誓言,政府下一步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计划经济是管制经济,但到了今天,我们不能再保留过去的习惯,觉得什么都要‘管起来’,让企业寸步难行。”李克强说。
举例子要求金融机构改进服务
李克强特别强调,在财政为小微企业减税同时,还要加大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我在山东考察时,一位创业者告诉我,账上没有‘流水’时,银行不敢给贷款,等账上有‘流水’了,银行又说,你有‘流水’了,还要什么贷款?”李克强说,“结果呢,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大数据查询到他的交易记录,评定信用级别后,通过电话主动与他联系,愿意把贷款‘送上门’!”
总理话到此处,会场上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李克强说,大型金融机构要加快改进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也要多想办法。对于一些小型金融机构,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对他们支持小微企业等工作业务,要给予支持,做到“求同存异”。(任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