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是医院展开各项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论是进行医学诊断、手术治疗还是发展医院研究或者科教服务都离不开医院固定资产的辅助。所以说固定资产不但是衡量一个医院救治能力、运营规模的重要标准,更是医院立足行业、服务患者的最基础条件。加之固定资产常常在医院的整体资产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故而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是医院所关注并热衷于探讨的问题。自2010年起,新的会计制度颁布并投入使用,它的出台与运用无疑为包括医院在内的许多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只有紧靠新会计准则精神,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做到、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维护及保值增值工作。
一、医院视角下的新旧会计制度对比
(一)科目设置
相对于老版的会计制度而言,新制度增加了两大会计科目,即“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增加新科目新科目的益处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由于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呈现方式由原有的原值形式转变成净值形式,医院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较为直观、清晰地了解到它们的相关会计信息,有效避免了老版会计制度运行时容易产生的资产虚增情况。其次,在老版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清理过程常常会进行到一半却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医院领导的指示而无法收尾,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完整的核算。而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出台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固定资产的定义
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涵义进行了更新,它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能在使用过程中基础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资产。新制度与老版的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中所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则是500元。固定资产定义的更改、单位价值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医院对其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避免了由老版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效率的低下。此外,新制度还统一规定了老版制度中所没有的软件的核算方法,这一看似细微的更改却改善了医院长期以来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因为无规定可考而造成的左右为难的局面。
(三)对在建工程的规定
新的会计制度为在建工程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作出了清晰明了的规定,它主要针对医院对在建工程的管理方式作出规范,即要求其展开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一规定的实施大大地加强了医院在管理上对在建工程的抽空力度,提升其在执行与在建工程相关的会计操作时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四)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
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作出了更加详细、周全的规定。这主要体现在新制度下的在固定资产的明细账中增加且明确了对包括科教项目资金在内的诸多形式的资金的记录规范。要求对这些资金的来源、数量、去向、份额等各方面信息作出细致而周详的记录,这显然较老版制度而言是更加严格而科学的。它使得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精确、所展示的会计信息更加立体全面、数据更加丰富详实,大大地有利于新形式下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会计账目与实际情况不吻合
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由医院内部的两大部门共同展开,这两个部门分别被称作“设备科”以及“总务科”。这两大部门原本的设立初衷是希望它们能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分工管理、共同协作,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没有一个专门的、全权的管理部门,这造成很多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问题责任、分工均不明确,与医院的财务难以及时沟通,大量会计信息无法及时上报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不能按规定进行等大量问题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不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相应的管理工作因为缺少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依托也很难以进行。
(二)不必要与不科学的固定资产添加
固定资产的盲目添加是医院时行进行相关管理时需要克服的另一大难题。在科学技术与医学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率较之以往也大大地提升,同时,许多医疗领域中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医用设施。是否购进新的硬件设施成为了现下许多医院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确实存在相当比例的医院有着盲目添加固定资产的问题的情况下。必要的硬件更新有利于医院提升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但是未经细致审察和科学思考的设备购进却无疑增加了医院的财务负担,必然会导致诸如设备闲置等引起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下以及管理不便等问题的产生。
(三)固定资产流失
造成医院固定资产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产转移与过渡时手续的不规范。由于现下的很多医院都有着会计账实不符的情况,固定资产在转移与让渡时缺少依据,造成很多资产没有必要的监管与看护,最后不知道所踪。另一方面,医院中也难免会有人员调动或转移的等事务产生,而固定资产随着人员调动一起流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四)固定资产的监管意识薄弱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人民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医疗意识普遍提高的近几年,现实情况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在督促医院提升医务人员医学水平的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医院对硬件设备的采购态度。为了顺应现实情况的需要,许多医院都于近些年对原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的更新,并新添置了大量的医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出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准与服务效率,从侧面上造福了患者,但从现下来看,它们的管理却成了医院所头疼的问题。由于很多医院在购置设备之初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这些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导致这些资产虽然投入到了使用,却没有必要的看护与监管。设备重复购买、过度使用、维护不及时甚至闲置着迟迟不投入使用、无人问津的情况也常常发生,这种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无疑给医院带沉重的资金负担。
(五)会计核算方法不当,报表质量低下
一般情况下,医院的会计报表中所体现出的固定资产常常为其初始价值,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损耗从而引发其价值的减损。而在老版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在彻底被放弃使用前都不会发生价值的改变,而这一价值很明显并不是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水平。由于会计核算使用方法的不恰当,报表的整体水平也跟着下滑,其中失真的会计信息根本无法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而医院在没有会计依据的情况更是难以对其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在新会制度精神下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若干办法
(一)资产管理部门专门化
从现下许多医院实行的固定资产分散管理后的实际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存在于其中的诸多弊端,故而医院想要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当从确立专门的相关部门做起。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成立有利于集中医院中具有较丰富经验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固定资产专门管理人员,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实现管理团队的最优化。这些人员将集中全权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事宜,从设备的采购决策、维修护理到它们的过渡转移到损毁报废,全部都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处理。
(二)杜绝固定资产的盲目引进
医疗设备的引进除了要交给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操作与监管以外,还应当作为一种高级别的慎重决定来进行。为此,医院最好可以为医学硬件的引进设置一个专门的制度,要实现设备的购置就必须严格按照这个制度所规定的流程与标准来进行。一般来说,医疗设备的使用部门想要对设备进行更新或者引入新型设置,应当首先向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再由医院从相关部门中组织人力对被提出更新或引进的设备进行购置必要性的评估,经评估确定确实需要购买的设备再择日购入,确保所添置的设置不会发生重复购买、实用性低下等情况。此外,对于固定资产的引入应当实行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私下购入、暗箱操作、损公私肥的情况出现,严密监控医院资金的去向,确保购入的硬件设置质量合格、价格合理。
(三)严格贯彻新会计制度精神,提升报表信息质量
会计报表是医院审查整体经济活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依据,报表信息的失实将严重阻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行与质量。对此,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紧靠新会计制度的核心精神,熟练掌握其中的内容与规定,摈弃老版会计制度下不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明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核算方式,严格按照新制度所规定的要求展开资产管理与核算。只有规范会计操作,提升报表信息质量,医院才能够作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决定。
(四)转变意识,加强监管
“重使用,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医院面对资金与资产管理时的常见态度。这种不科学的态度则正是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困难的原因与源头。要狠抓资产管理,从根本上说要先转变意识,重视起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树立起对其事在必行的管理信心。此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资产的流失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医院应当在提升自身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还要完善与规范固定资产的转移与交接手续,做到固定资产来源明确、使用明确、去向明确。
(五)建立与完善制度
如果说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成立解决了医院固定资产由谁来管理的问题的话,那么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则是在着重解决如何进行管理、具体流程如何的问题。由此可见,一个科学、完善的制度对于任何一种管理工作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就医院的固定资产而言,要实现对它们的高效管理,不外乎要建立以下几种制度:首先是日常管理制度,它主要对固定资产的引入、使用、维修、报废等最常见的各项活动的标准程序、上报条件、负责人员等问题作出规定;其次是责任制度,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需要综合各方努力才能得以顺利进行的工作,整个过程中需要经手很多工作人员,只有过程中的每个人都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恪守职业道德,才能保证工作有序进行;最后是奖惩制度,赏罚分明的缉奖惩制度是从动机上鼓励各环节工作人员配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杜绝轻率行事的工作态度的一个有效手段,不同的医院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度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期达到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