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待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主要表现形式为:会计核算资料失真、资产计价失真、往来款项失真、收入失真、成本失真、经营成果失真,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报告的失真上:一是经济业务失真即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即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
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除了会计规范本身具有不完整性、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不高,最关键的还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
在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下,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使产生的会计信息尽可能对自己有利,向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些单位为了追求所谓“业绩”,领导为保住“乌纱帽”,往往通过降低成本,虚报利润等手段粉饰会计信息,从而达到其目的。
第二,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起步较晚,例如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又例如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信息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公正。
第三,失信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
由于我国对企业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对造假者不追究或处罚不力从客观上纵容了会计造假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违反《会计法》等法规的打击力度偏弱,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经济或政治利益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
第四,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在会计人员监督方面,会计人员隶属于单位领导,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这势必导致会计监督力度不够。在内审监督方面,我国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补充,在企业、单位内部往往很被动,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损。在国家审计监督方面,因其力量有限,且多侧重于强调国有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来承办的,但注册会计师队伍良莠不齐,颇多人员执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不高。恶性竞争造成迁就客户,执业质量往往屈从于委托单位的要求,甚至“合谋”出具虚假验证报告等。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第一,强化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突出,单位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会计法》有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法律法规还是对相关惩罚措施规定不够。
第二,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要坚持不懈地对会计人员加强业务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知识结构层次合理、思想道德过硬的会计队伍。
第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机制,是对会计工作所形成的约束机制,主要是从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杜绝会计造假。这就要求建立健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自我约束、相互牵制的防范性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形成会计信息生成的控制环境。会计信息生成贯穿于生产经营与销售的各个环节,如购销业务的监管、资产的账实核对等。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人员素质控制等。
第四,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治理会计失真关键是要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快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要规范化、具体化,并强化管理者公开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法律规范条款,使会计法规更具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加大会计打假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违法成本。
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会计诚信平台,让全社会监督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不仅要让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更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使其造假成本远远大于其利益。
第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和长远目标,是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市场竞争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
第七,健全和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强化内部监督,提高管理层的会计法规意识,明确其法律责任,加大对主要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做到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依法理财,严把会计人员的资格关和职业道德关,真正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加强国家监督,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和事业行政单位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
规范社会监督,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造假成本,形成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有效提高监督质量。